汕尾市僑聯:以“四色”梁柱,構筑僑胞“信賴之家”
近年來,汕尾市僑聯堅持運用“紅、綠、藍、彩”四大特色服務,精準對接及解決僑胞急難愁盼問題,努力將“僑胞之家”打造成為歸僑僑眷心中值得信賴的“娘家”。華僑管理區(qū)黨建帶僑建工作中心“僑胞之家”、陸豐市陂洋鎮(zhèn)雙坑村“僑胞之家”先后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優(yōu)秀“僑胞之家”,陸豐市橋沖鎮(zhèn)白沙村“僑胞之家”被評為全國僑聯系統“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
“紅色”鑄魂,高標準打造服務陣地?!皟S胞之家”是僑聯組織聯系服務廣大僑界群眾的重要陣地。自2018年起,汕尾市僑聯聯合汕尾市委組織部印發(fā)“黨建帶僑建”工作方案,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工作思路,推動基層僑聯黨建工作和僑聯工作同頻共振、共建共享、融合發(fā)展。一方面,優(yōu)先選擇在工作基礎較好、歸僑僑眷較集中的街道(社區(qū))、涉僑社團建設“僑胞之家”,穩(wěn)步推進條件成熟的地方應建盡建。另一方面,堅持用好具有僑特色的紅色資源,著力打造成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僑史教育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把對僑界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貫穿于僑胞之家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匯聚“僑心向黨”的澎湃力量。據統計,僑區(qū)黨建帶僑建中心每年接待參觀學習人員達一萬余人次。
“綠色”暢聯,高效率通達海內海外。汕尾市僑聯整合宣傳方針政策、涉僑法規(guī)與便民服務,依托信息技術,打造“綠色”智慧型“僑胞之家”。如華僑管理區(qū)黨建帶僑建工作中心依托僑區(qū)特色,實現線下標準化、線上信息化。該中心“僑胞之家”設置有黨史展覽室、僑史館、僑界議事廳、僑胞接待室、社工站、書畫室、圖書室、兒童社區(qū)等功能室;建立了集“學習、交流、活動、服務”為一體的黨建帶僑建信息平臺,為僑聯組織和僑界群眾提供了高效暢連、良性互動的“綠色”空間。不僅實現了隨時隨地為僑胞提供咨詢、查閱服務,還助力工作人員常態(tài)化與海外僑領進行視頻連線,引導僑界企業(yè)家積極開展國際貿易活動,持續(xù)保持對外交流的“熱度”。目前,該平臺有效連接和涵養(yǎng)了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僑務資源,為僑區(qū)的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藍色”便民,一站式解決僑胞困難。為著力解決僑胞“急難愁盼”,汕尾市僑聯還積極探索打造了“社區(qū)+僑+社工+志愿者”的服務模式,以僑聯黨員干部為骨干,購買專業(yè)社工服務,引入志愿者隊伍,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體系,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社工們身著醒目的“藍色”馬甲,定期深入走訪了解僑情、建立詳細臺賬,及時掌握轄區(qū)內困難僑胞的最新狀況,并有效整合社區(qū)資源和惠民政策,點對點、一站式幫助僑胞解決“急難愁盼”,為僑胞提供了精準而高效的服務。在過去的五年里,共舉辦了380多場各類為僑服務活動,惠及僑胞超過1萬人。
“彩色”潤心,畫出僑界最大同心圓。依托僑胞之家的陣地優(yōu)勢,汕尾各級僑聯精心組織開展僑胞喜聞樂見、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娛、助僑活動,不斷滿足僑界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畫出僑界最大同心圓。華僑管理區(qū)各級“僑胞之家”通過聘請專業(yè)老師開展藝術培訓,定期舉辦斑斕糕等東南亞美食制作、“印尼舞蹈”“安格隆”“印尼語口語”等培訓活動,用精心編排和熱情演繹充滿異國風情、五彩繽紛的文娛節(jié)目,有效傳承和弘揚僑區(qū)具有東南亞特色的僑文化,豐富僑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以來,陸河縣僑聯“僑胞之家”連續(xù)三年爭取到廣東省客屬海外聯誼會組織廣州、深圳兩地的權威醫(yī)療單位到陸河縣開展“聯善公益”行動,為陸河縣近8千名兒童、青少年開展先天性心臟病及唇腭裂、骨科疾病篩查救助,受到僑界群眾的高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