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氣滿僑鄉(xiāng):瞻仰抗日烈士陳冠時墓
烈士紀念日,鮮花獻給陳冠時烈士
金秋時節(jié)至,緬懷烈士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連日來,僑鄉(xiāng)江門市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寄托對英烈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近日,眾多海內外鄉(xiāng)親走進位于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茶庵公園后山的抗日烈士陳冠時墓,為抗日烈士獻花,向抗日烈士致敬。筆者在祭奠現(xiàn)場采訪了多位東江縱隊軍史研究專家,聽他們介紹抗日烈士陳冠時其人其事其墓的點點滴滴。烈士英靈不死,千秋耀我鄉(xiāng)邦!
陳冠時烈士墓
抗日烈士名垂青史,凜然正氣感人至深。革命烈士從來都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軀;無數英雄烈士矢志不渝、前仆后繼,書寫了感天動地的偉大史詩,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陳冠時烈士墓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樣的英雄本色。陳冠時墓和紀念碑林坐落在江門外海鎮(zhèn)茶庵寺景區(qū)后山。為繼承先烈遺志,把烈士墓進一步建設成集紀念、教育、宣傳、游覽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文化精品,陳冠時烈士親屬自籌資金15萬元,按照民政部、財政部等相關精神,對原來的烈士墓進行進一步改建和重修。改建后的陳冠時墓地周邊銘刻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原東江縱隊司令曾生、原廣東省政協(xié)副主席楊應彬、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苞、原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杜瑞芝等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為陳冠時烈士撰寫的挽聯(lián)、頌詩和題詞共53幅。整個墓地顯得環(huán)境優(yōu)雅、莊嚴肅穆、簡樸大方、風格獨特。
抗日烈士陳冠時
陳冠時(1922-1943),出生于新會外海(今屬江門市江海區(qū))。中國共產黨黨員,香港中國新聞學院第二屆學生。1940年在香港國新社和進步教師指導下,他與同學黃建峰(海平)組織一個業(yè)余讀書的革命組織——政治經濟研究會。吸收同學和社會有志革命的青年人學習革命理論,宣傳革命思想。還經常與國民黨在香港的右翼地下組織展開反迫害、反圍剿的斗爭。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侵占香港、九龍,陳冠時奔赴東江抗日游擊隊,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港九大隊政訓室任宣傳干事,于寶安縣、九龍新界一帶開展政治宣傳、革命聯(lián)絡工作。多次冒生命危險,組織、運送《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以及魯迅全集等通過封鎖線進入淪陷區(qū)。由于漢奸的告密,1943年3月3日,日寇大舉包圍掃蕩隱蔽于沙頭角南涌晏臺山中的港九大隊政訓室,經歷激戰(zhàn),陳冠時在突圍中不幸負傷被俘,慘遭酷刑吊打,堅貞不屈,壯烈犧牲,年僅21歲。1984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追認為革命烈士。1998年10月2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把陳冠時列入港九大隊115名衛(wèi)港捐軀的烈士名冊上。為了宣傳與頌揚抗日烈士陳冠時的英勇事跡和民族正氣,《文匯報》、《世界華人》、《星島日報》、《明報》、《澳門日報》、《炎黃天地》、《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時代周報》、《佛山日報》、《江門日報》等二十多家報紙雜志均對陳冠時烈士事跡作了報導。廣東省委宣傳部對其充分肯定,給予高度評價:“陳冠時烈士事跡真實感人,可歌可頌,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教材?!?/p>
陳冠時與“三三事件”
陳冠時烈士在慘烈的“三三事件”中犧牲。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政訓室位于沙頭角南涌附近老龍?zhí)锏年膛_山,陳冠時其時擔任政訓室任宣傳干事。這里是港九大隊史上損失最大,教訓最為深刻的“三三”事件的發(fā)生地。1943年3月3日下午,已經因敵情緊張決定轉移的政訓室,包括政訓室主任黃高陽在內的11位非武裝人員正準備出發(fā),不料遭遇敵人出動兵力近百人的包圍。同志們奮勇突圍,戰(zhàn)斗中事務長曾福拿起手提機槍向敵人掃射,掩護戰(zhàn)友突圍,當場擊斃敵2人,最后身中數彈,壯烈犧牲。這次突圍戰(zhàn)斗,曾福、邱國璋、符志光3位同志犧牲,兩位同志負傷,彭泰隆、陳冠時、陳坤賢被俘后被殺害。彭泰隆烈士和曾福烈士分別列入民政部和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的第二批和第三批著名抗日烈士名錄。
澳門二十六社團學校立碑明志
陳冠時烈士墓前有很多名人碑刻,其中最特別的是澳門二十六社團學校樹立的“致敬明志碑”。2017年,澳門二十六個社團和學校單位組成代表團,專程赴江門外海瞻仰抗日烈士陳冠時紀念設施,并聯(lián)合在陳冠時墓前立碑明志,借此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加強澳門地區(qū)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澳門社會教育界代表團一行五十余人,以澳門仁協(xié)之友聯(lián)誼會理事長、原全國人大代表黃楓樺先生為團長,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何少金、澳門合群基金會執(zhí)委主席潘漢榮為榮譽顧問,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和嶺南中學校長區(qū)金蓉為副團長,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為領隊,教業(yè)中學校長助理尹一龍為副領隊,代表團成員共同并為新碑揭幕。當天的瞻仰活動舉行隆重獻花儀式,參加聯(lián)合立碑的澳門二十六個社團和學校代表,先后向陳冠時烈士墓敬獻花籃,并逐一行鞠躬禮。據了解,參與立碑明志的本澳二十六個社團和學校分別是仁協(xié)、工聯(lián)、街總、婦聯(lián)、歸僑總會、中華教育會、澳門廣州地區(qū)聯(lián)誼會、合群基金會、鏡湖護理學院、濠江中學、嶺南中學、廣大中學、澳門坊群學校、沙梨頭坊群學校、教業(yè)中學、勞工子弟學校、菜農子弟學校、凼仔坊衆(zhòng)學校、工聯(lián)職中、培道中學、浸信中學、福建學校、鏡平學校、培正中學、蔡高中學和東南學校(排名不分先后)。此外,廣州東江縱隊研究會、東縱老游擊戰(zhàn)士聯(lián)誼會等,也參加是次立碑和拜祭活動。(江門市僑媒中心:黃柏軍/攝影報道)
圖為陳冠時烈士生前留影于香港中國新聞學院
圖為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為陳冠時烈士題詞
每年烈士日,僑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均為陳冠時烈士掃墓